
聚焦│南京长江五桥建设之VSL体外预应力体系
- 2018-08-08
-
近日,作为南京“十三五”期间计划通车的重点工程项目,正在建设中的南京长江五桥在打造“品质工程”示范创建工作中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南京长江五桥建设工程开工一年多以来,建设团队积极落实“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的“品质工程”建设要求,依托工程技术创新,推行现代化的工程管理模式,并制定严谨的“品质工程”创建总体方案,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京长江五桥,又称梅子洲过江通道,位于南京长江三桥下游约5公里处,南京长江大桥上游约13公里处,全长11.99千米,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和桥梁段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宽度30.5米。
其中,南京长江五桥的引桥部分,全部采用威胜利(VSL中国)体外预应力产品,并由威胜利(VSL中国)负责施工安装。VSL体外预应力体系优良的品质和易于操作的特性,和南京长江五桥打造“品质工程”的初衷相吻合,深受南京长江五桥业主们的青睐。那么, 什么是VSL体外预应力体系魅力所在呢?
百年发展史 实力强劲
在现代土木和桥梁建设工程史上,VSL体外预应力体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27年,Fzrber在德国获得专利DRP557331。1934年,Dischinger获得专利DRP727429,其中包含了高强度混凝土梁后张体外预应力索(体外预应力体系)的创新观点。在1936年和1937年,这些观念在德国的Saxony跨山谷盆地和铁路的桥梁中得以运用。迄今为止,这座大桥已经使用了五十多年了。
之后,几座采用VSL体外预应力体系的桥梁陆续在法国、比利时和英国以及其它一些国家陆续建造起来。由于当年的施工条件限制,所选用的防腐保护体系没有能达到所要求的目标,钢绞线束只得进行更换。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发现了应用VSL体外钢绞线束来加固现有工程,VSL体外预应力体系得以继续发展。
近年来, VSL体外预应力体系不仅局限于桥梁施工,在大跨度屋顶、桥梁加固、储罐和水库等建筑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优势凸显 应用更广泛
VSL体外预应力体系,在国内桥梁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设计桥梁上部结构时,设计者可以选择体内索或体外索,但体外索的可控制性和可调整性,方便检查防腐蚀保护和更换索体,这些都使得体外索优势更为凸显。
桥梁在应用了VSL体外预应力体系后,结构腹板内没有索体通过,混凝土浇灌变得更为容易,同时省去了预应力的孔道,结构腹板可以做得尽量薄,节约了成本。其中,多边形的索体布局允许角度偏差集中在经过细致设计的转向位置,最大化减少索体角度变化而产生的索体颤动。
专业技术 获业内肯定
VSL体外预应力体系主要由锚固装置、转向装置、索体及套筒、减振装置这四部分组成。进一步细分,锚固装置包含SSI型锚具与ECR型锚具、转向装置包含整束式与散束式、索体包含有粘结索体与无粘结索体等。
其中,“VSL无粘结体外预应力束与换索技术”以其技术先进、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特性,通过了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组织的业内专家的技术鉴定,强调指出 “VSL无粘结体外预应力束与换索技术”为换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是换索技术的一大突破和创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实践积累 施工经验足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位于南京长江第二大桥下游约10公里处,是国道主干线系统、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江苏省“五纵九横五联”高速公路网中南京结点的重要过江通道。南京长江第四大桥起自南京市六合区横梁镇东,接南京绕城高速公路东北段和宁通高速公路,全长28.996公里。
其中,引桥长23.548公里,全部采用VSL体外预应力产品。
珠澳莲花大桥
珠(海)澳(门)莲花大桥是澳门回归献礼工程,由中葡双方共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全桥长1774米、宽30米,跨越澳门凼仔岛与珠海横琴岛,建设过程中采用了VSL体外预应力产品。
深圳湾大桥
深圳湾大桥是一座连接深圳蛇口东角头和香港元朗鳌堪石的公路大桥,亦称“深港西部通道”, 全长5545米。
其中,VSL提供6-26体外索锚具184套,并由VSL负责体外索的施工安装。
广东虎门大桥
虎门大桥是广东十大地标之一,东起虎门威远,西接南沙,横跨珠江口,全长15.78公里,沟通广东东西两翼。大桥总投资30.2亿元人民币,全长15.76公里,主桥长4.6公里,引道长11.16公里,桥面双向六车道,设计昼夜通车量为12万车次。
其中,VSL提供6-27体外索锚具72套,并由VSL负责体外索的施工安装。